發布時間:2023-11-0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構建適配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體制,是改革開放以來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為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國持續深化經濟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系副教授石明明與其合作者撰寫了論文“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經濟改革與制度建構”,在管理學頂級期刊《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9期“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欄目發表。
論文致力于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視域中考察改革開放4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的動態建構過程,以更為完整準確理解我國經濟制度體系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實現繼承、突破、累積、演進的內在機理,把握我國持續深化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堅持問題導向是改革開放以來探索適配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體制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論文研究考察我國經濟改革和制度建構過程的獨特視角。論文對我國經濟改革過程做了新的學理性提煉和理論抽象,突出了制度建構的情境化特征,系統分析了我國實現高效制度建構的理論邏輯和實現機制,論述了經濟制度動態演進的內在邏輯,在廣度和深度上發展和深化了相關學理性分析論證。
論文提出,堅持問題導向、探索適配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體制過程,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過程。通過現代化建設與制度建構的交互影響、動態匹配和協同演進,符合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經濟體制機制不斷由實踐創造,并隨經濟結構質態升級而豐富完善。進入改革發展新階段,強化邊際改革創新和梯次推進,深入實施綜合性制度試驗,日益成為重要的改革推進方式。為實現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深化經濟改革的核心內容。
當前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經濟改革的研究著重于符合我國國情進行重要機理分析的文獻還不足,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相關研究空白,并為后續拓展研究提供了基礎理論分析框架。論文研究希望通過對植根于中國本土的經濟改革與制度建構實踐進行新的理論抽象和理論構建,為形成中國經濟學自主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邏輯做出貢獻。
已發表文章: